首页 资讯 产业化管理,助力黄河流域生态建设

产业化管理,助力黄河流域生态建设

他叫张永胜,原府谷县中老年植绿促进会的会长。十年前,我与老伴带着一腔热血退休回乡,本想种几棵树给子孙留片荫凉,却亲眼见证了黄土高原上最痛心的场景——年年植树标语刷满墙,山头却依旧裸着脊梁。

这几十年,府谷县植树造林成绩很大,但林木保存率为啥总是不理想?

https://img2.danews.cc/upload/ajax/php56Jz8u

一、困境:20年工程化造林,为何还是“荒”?

现行工程化管理将造林项目承包给造林公司,三年后验收合格即终止合同,后续管护由政府负责。这种模式存在以下问题:

成林责任“踢皮球”:公司只求验收合格,三年后树木死活与他们无关;护林员只管打卡领工资,成不成林不担责。

自然挑战多:黄土高原干旱少雨,植树造林成活难,保存更难。

看到中央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》文件,我不禁思考:既然“包产到户”能救活中国农业,“包造林到户”能不能救活荒山?

https://img2.danews.cc/upload/ajax/phpOGX1KH

二、破局:13户村民的“绿色行动”

2013年,府谷县中老年植绿促进会成立,倡导老年人植树造林,给子孙留下“绿色遗产”。

2014年开春,我在府谷县试点“三权分置”家庭经营模式(集体所有权、个人承包权与经营权),通过“自造自有、先造后补、以奖代补、监督管理”形式。我与老伴自掏腰包,与府谷县哈镇糜茬焉村13户老乡签订合同。

“三权分置”是啥?

集体所有权:荒山还是村里的。

承包经营权:村民签10年合同,自主植树、管护,更新采伐收益归己。

奖补新规:树苗钱先垫付,成活率超90%发栽植补贴,保存率超90%发管护补贴。”

具体要求是:松柏树苗每株奖补金为40元,栽植费包括苗木费每株20元,管护费每年每株2元,管护10年为20元。要求栽植管护10年,成活率、保存率一直达到90%以上,每年要新增长0.15米,10年后最低的也要增长1米以上为合格。不合格又不补救的视为放弃,损失自负。

结果显示,群众造林成本低,奖补金有很大降低空间。2015年,促进会总结经验适度推广,将奖补金由每株40元降为20元,群众仍然热情不减,仍造林万株。试点林、推广林保存率一直保持在97%以上,远高于工程化造林管理的保存率。直至2019年仍有人打问承包造林之事,只因没有资金保障,婉言谢绝。

https://img2.danews.cc/upload/ajax/phplTZdxd

产业化管理的新模式充分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,业主各显其能,摸索一套套 “土办法”:

巧借天时:会员张四虎摸索出一套造林不浇水的办法。柏树夏天可以栽植,他提前挖好鱼鳞坑,订好苗子,天天看天气预报,发现要下中雨时,就赶快起苗栽植,雨后雨水刚好灌满树坑,小树成活率高还降低了费用。

科学管护:业主主人翁意识强,挖坑浇水以成活为目的,除草扩穴剪枝以成林为目的。小树保存率高,成林有基础。

“斤斤计较”:每棵树苗都“盘查”,死了立刻补植,“亏一棵就少拿20块补贴!”

验收动真格:年年检验,数苗、量高算账,靠拉关系不行。

https://img2.danews.cc/upload/ajax/phpUmTV3W

三、新模式好在哪儿? 核心价值分析

1、经济效益:少花钱,多造林

成本砍半:2022年工程化造林单株成本40元(不含换土填埋坑、陡坡立屲等特殊补贴),产业化管理补贴为20元,稳步推进后仅需16元。以哈镇推广林为例,同等投入下造林量翻倍。

农户增收:除栽植、管护奖补外,林下养羊、森林生态补偿等多渠道增收。一户承包2000亩林地,年养羊收入超7万元。“比打工强,还能守着家”村民笑道。

2、生态效益:从“绿斑”到“绿海”

保存率飞跃:试点林十年保存率97%,较全市平均水平亦可翻一番

规模效应:一户家庭年造林200亩,十年可绿化2000亩。若全县推广,黄河流域“沙退绿进”指日可待。

3、管理革新:责任到人,效能倍增

政企分明:政府定政策+第三方验成果,业主负主体责任,形成“一林双责”终身追责制。

精准激励:森林生态补偿金直补到户,杜绝“撒胡椒面”。村民坦言:“验收不过关,亏的是自家钱,谁敢糊弄?”

https://img2.danews.cc/upload/ajax/phppCCe6J

四、产业化管理可行性支撑:政策技术双驱动

1. 技术可行性

• 家庭林场模式:借鉴农业家庭承包经验,夫妻二人日造林2亩(株行距3×4米,1亩栽植55株),年造林200亩,机械化辅助后可规模化拓展。

• 科学配套:因地制宜、集雨保墒等技术应用,有效应对干旱气候挑战。

2. 政策支持

• 中央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,明确“三权分置”法律地位,荒山地资源开发获制度保障。

• 地方政府整合造林项目、退耕还林、生态修复等资金,优先支持家庭林场。

3. 社会效益

• 就业带动:吸引大学生、返乡青年参与,推动“林业+旅游”“林业+碳汇”等新业态。

• 乡村振兴:荒山地资源盘活,助力美丽乡村建设,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。

总之,向管理要效益。想要“票子”,就得贡献好“被子”;国家投入“票子”,就应该保质保量得到“被子”。结合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林业利好政策和促进会十多年的探索,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,黄河流域林地少,荒山地多,建议在植树造林之时实行三权分置,产业化管理,生态建设效果会更好。   业主把树当摇钱树栽植管护,哪有不成林之理。

站在曾经的荒坡上,看试点林和推广林松柏连天、绿浪翻涌,我们终于能对当年的退休誓愿交卷——这漫山苍翠,就是留给子孙最好遗产。——张永胜

上一篇《音乐知时节》——以音乐丈量时光,让节气生长成诗,用音乐解码24节气时间美学
下一篇 返回列表

延伸阅读

返回顶部